河南洛阳艾草种植超8万亩 艾产业发展迎风而起

发布日期:2021-07-05 20:45:07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586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21-07-05 20:45:07  
586

  炎炎夏日,宜阳县董王庄乡乔庄村天空纯净而湛蓝,一眼望去,田垄上满是青绿。时不时一丝惬意的凉风吹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艾草的香味清新而不浓烈,似茶香,又夹着些许中药味。”村民乔红立摘下几片艾叶,送到鼻尖,深深吸了一口气,“别看艾草不起眼,现在可是俺家收入的重要来源。俺家种了不到5亩艾,一年能卖1.5万元。”

  正值艾草采收季,山上随处可见割艾、晒艾的老乡。大伙从未想到,过去田间除不尽的野草,竟成了乡亲们竞相种植的“金枝玉叶”。

  “别看现在乡亲们提起艾草,个个喜上眉梢,当初,要说服大家种艾草却并不容易。”董王庄乡党委委员谷志飞说。乔庄村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前些年还顶着贫困帽。乡亲们习惯了土里刨食,调结构是产业发展唯一的出路。

  2016年,返乡创业的王喜森接触到艾草产业。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可行!长久以来,中国人有端午插艾的传统,意在避除瘟疫。在农村也流传着一句老话:“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他相信: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原来名不见经传的艾草一定能火起来。

  不仅如此,较之于传统种植,艾草具有诸多优点:与种庄稼比,艾草耐瘠薄,再旱也有收成;与种林果比,艾草耐储存,而且越陈越值钱;再者,艾草好管理,省工不费事。关键是,市场广阔。

  一开始,王喜森的一番说辞并不能打动群众。因为老百姓对艾草再熟悉不过,“不就是地头薅不尽的野草吗?”动员不见效,王喜森便自己流转土地种植,雇老百姓干活。一年下来,艾草连采三茬,亩均收入达到3000元。

  看到了效益,老百姓才逐渐放开手脚去种。后来,得益于产业扶贫政策助力,董王庄乡艾草种植迅速“升温”。短短五年间,当地艾草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年产值超亿元。不仅是董王庄乡,艾草产业在孟津、汝阳、伊川、嵩县等地都快速发展起来。比如,在孟津小浪底梭椤沟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3000亩艾草基地辐射周边7个山村,有效激活了集体经济;在汝阳刘店镇,以万亩艾草为基底打造的艾草小镇已具雏形……

  “种植效益不错,但赚的还是‘小钱’,搞深加工、卖产品才是‘大头’。”跟随王喜森来到他创办的天之艾艾草制品公司,一派火热生产场景。在这里,艾草被去粗取精,加工成艾绒,再制成艾条、艾枕、艾茶、精油等系列产品,完成了价值飞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艾产品市场需求骤增,目前订单充足、供不应求。”王喜森说,在抗击疫情中,中医药表现出色,让人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艾制品“飞入”千家万户提供了契机。

  如今,从田间到车间,从工厂到市场,艾草产业逐渐形成燎原之势。洛阳市园艺站高级农艺师田玉广说,目前,全市艾草种植面积超8万亩,艾草种植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了涵盖种植、加工、康养保健等业态的全产业链。不仅如此,专业的艾灸馆也一家接一家开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洛阳市艾灸馆已有170多家。

  “艾草作为特色中药材,应用广泛、市场广阔。特别是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对艾草产业的关注,给了我们更大的发展信心。”王喜森信心满满。未来几年,企业将瞄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研发丰富产品、以标准提升品质、以品牌开拓市场,真正把“小艾草”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仲夏时节,艾草飘香。穿行在山乡沟域,漫山遍野的艾草迎风而立,改善了生态,更富裕了百姓。乡亲们感慨:“野艾草也有春天……”

rdquo
产业
艾草
版权所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网站维护:研究所科研信息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北路(农业部北办公区) 电话:010-59195293/66117652/66067899/6616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