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八项工程 促进全面振兴 临江打造乡村善治样板

发布日期:2019-08-30 09:18:30   来源 : 农业农村部网    作者 :admin    浏览量 :981
admin 农业农村部网 发布日期:2019-08-30 09:18:30  
981

  近年来,临江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重构乡村社会生态为使命,强力推进八项工程,探索出一条新时代乡村善治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党建带村”工程,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为乡村治理增添强劲动力。扎实开展“三大行动”,全面推进农村过硬支部建设。开展“头雁领航”行动。制定《发挥党建优势激励乡村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的实施方案》,储备村级后备人才490名,打造乡村振兴的“先锋雁阵”。2018年面向白山地区选聘6名退休领导干部、退伍军人、优秀人才到村担任村书记,2019年再次拿出3个岗位进行招考,不断推动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队伍建设。建立村支书交流机制,定期组织优秀村支书围绕环境整治、集体增收等工作讲经验、谈体会,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创建结构化薪酬模式,村支书和一般村干部年平均工资分别达到5万元和3万元,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干事热情。开展“星级创评”行动。组织开展村级党组织评星定级,按照五个等次进行评定、动态调整,对评定为二星级以下的党组织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采取市乡领导包保、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抓好集中整顿。开展“服务提升”行动。投入近5900万元,推进村部功能性升级改造,推行村干部坐班制,村部功能由“行政办公”向“便民服务”转变。广泛开展“党员亮相”“党员包户”活动,全市2099名农村党员与13429户农户结成包保对子,累计帮助群众解决环境整治、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实际困难3万余个。

  实施“生态美村”工程,优化乡村治理环境。去年以来,临江市创新建立“五包五责”工作机制,广泛发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干净、整洁、美丽、富饶”四步走整治目标,梯次升级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按照常住人口千分之三比例为各村配备保洁员189名,投放小型分类垃圾桶3.8万个,大型分类垃圾桶366个,建立起“户分类、屯保洁、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2019年,投入3661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两年来,共落实农村道路硬化、街道亮化、厕所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和乡村文化“六化”建设资金1.9亿元。经过两轮环境整治大会战,全市共清理农村垃圾2.5万余吨、拆除私搭乱建6500余处,撒花种407公里,栽花200余万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战告捷,四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干净”目标基本达成,正向着“整洁”目标迈出坚实步伐。通过持之以恒抓整治,不仅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大幅革新。

  实施“发展强村”工程,激发乡村治理活力。近年来,临江市按照“消除空壳村、扶持薄弱村、壮大富裕村”的思路,通过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计划,着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2018年全市7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达到52个,个别村达到了40万元以上,各村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村庄面貌的能力显著增强。

  2019年,临江市正通过走好资源依托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城市拉动型、招商引资型、乡村旅游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并存之路,确保全市各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实施“民主管村”工程,注入乡村治理动力。不断探索升级基层民主形式,构建从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到以村民议事会为主体,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配套的民主协商体系。通过民主恳谈、村三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等一系列步骤和程序,做好事前群众当参谋、事中群众来监督、事后群众作评估,构建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村事民议、村事民治”基层治理新模式。

  实施“依法治村”工程,提升乡村治理保障。紧紧围绕落实《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同时打造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墙、法律图书角、法治学校等法制设施,推动村民学法知法守法。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百姓说事点”,贫困村“法律援助联络点”全覆盖,有力帮助基层群众、困难群众依法维权,村民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也有效推动了农村清廉建设。新市街道黎红村被评为吉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实施“平安护村”工程,构筑乡村治理屏障。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彻底铲除农村黑恶势力土壤。建立市、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加大边境防护铁丝网、“平安之声”报警系统建设等物防技防设施投入,在边境一线农村推行了“十户联防”“民兵巡逻”等措施,最大限度延伸群防群治触角。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列,白山第一。

  实施“道德润村”工程,厚植乡村治理土壤。充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平台作用,层层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层宣讲。深化县级融媒体改革,舆情研判能力、解疑释惑能力显著增强。打好“三好一庭院”挂牌摘牌,“临江好人”评比,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制定等一系列组合拳。探索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实施“文化兴村”工程,强化乡村治理支撑。推进坡口村等村史馆建设,打造了群众忆古思今、自我教育、凝心励志的“精神家园”。建设农村文化墙、文化长廊,有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抓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点,广泛开展“文艺擂台赛”“全民篮球赛”“农民文化节”“文化惠农直通车”“送文化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系列文化传播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各村因地制宜举办了草莓采摘节、荷花节、农村美食节等活动。注重传统村落保护,中国传统村落数量达到5个,占全省总数的一半。

版权所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网站维护:研究所科研信息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北路(农业部北办公区) 电话:010-59195293/66117652/66067899/66167899